汉武帝的用人真正地做到了外举不避仇,内举不避亲,唯才是举,唯贤是举。不管你什么出身,富贵还是贫贱,都是浮云。只要你有才,有才你就来,来了就敢用,并且敢大用。通过兴太学,举茂才,使海内人才有上升通道,再通过他们去治理国家的。
比如卫青出身骑奴,霍去病是私生子,他们又是外戚,他们的丰功伟绩,名垂青史。霍去病的崛起刚刚符合卫家的意图,而且大将军和冠军侯的关系也不是一般的好,当年霍去病因为李广的儿子李敢打伤卫青,卫青没有计较,霍去病借着春狩直接射死李敢。
再比如,汲黯出身显宦,朱买臣出身贫贱,主父偃出身寒微,不因他们出身不同,而厚此薄彼。而是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,发挥他们的才干。汉武帝的用人不疑,在于他的独具慧眼。比如李广,作为名将,几次三番请缨。武帝都不敢重用,结果如何,也不需多说。杨雄司马相如文章写得好,汉武帝就给津贴,专门从事创作。东方朔说话滑稽幽默,就让他在身边陪他解闷。并且武帝还有一个特征,赏罚严明。不因有功获罪而不罚,也不因谁资格老,而无故升职。
比如汲黯就说过,陛下用人如积薪耳,后来者居上。主父偃朱买臣刘屈拥鹊却蟪迹蜃ㄗ迕穑蛏硭谰粝5比凰灿谢杳恋氖焙颍褪撬非蟪ど焕隙赜梅绞俊W苤痪浠埃何涞畚闹挝涔Γ角昀飞希蕹銎溆摇J侵泄糯谝桓霭貉锝。赝粒芊⒂形氖贝5比缓何涞垡灿姓庋茄娜钡愦砦螅侵皇前阻滴㈣Γ凰鹌湮按蟆G笕鸨福得蟠靡坏谩
汉武帝攻守易形没错,盐铁国营没错,大规模发起对匈奴的战争也没错,错在没有边际,战争应该永远为国家政治,经济为主的国家利益服务,把战争作为政治的延伸。不把握边际,造成的后果就是良政变恶政,很多政策不是生来就是恶政,而是不能把握一个政策的边际,适应环境做出合理的改变才造就了良政向恶政的转变,自上而下的改革叫做变法,自下而上的改革叫做造反,汉武帝时期户口减半,流民四起,汉武帝是要负很大责任的,但在这种情况下西汉却没有崩溃,是因为汉武帝中央集权改革的成功所带来的好处。
汉武帝后期老是打仗,汉朝的国库被武帝耗空了,国力也是从武帝后期开始逐渐衰弱的;而且又出了巫蛊这种事情,杀了太多好人。还好有霍光,霍光生活上也挺奢华的,但是霍光至少不是乱臣贼子、扰乱朝政。虽然奢华,还拉后门,但是能力也不错,延续了汉朝的气数。在我看来,一个统治者最好统治二十年,超过二十年,便会沾沾自喜而乱了心智,迷了头脑。武帝玄宗乾隆等等长命的皇帝,前二十年都挺不错的,后二十年个个都老糊涂。
很多人老喜欢把汉武帝冠以千古一帝,而否定他的穷兵黩武,反之亦然。但客观的看,汉武帝是千古一帝,也穷兵黩武,他知人善用,也听信谗言等等,因为他也是个人,这些都是他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都拥有的特点,很多人喜欢把他变成一个非黑即白的符号,这种人不是蠢蛋,就是有自己目的的坏蛋,大家还是应该理性看待历史人物,看历史不是为了炫耀争斗,看历史是为了从历史中学到一些东西。